潘玉良簡歷
1895年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,生于6月14日,江苏扬州人。后改姓名为张玉良。
1913年 被潘赞化纳为妾,改姓潘。
1917年 在上海开始从洪野学画。
1918年 潘玉良以素描第一名考取入上海图画美术院,从王济远、朱屺瞻学画。
1921年 考入法国里昂“中法大学”。后又考入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,从德卡教授学画。
1922年 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,从达昂、西蒙学画。以毕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取罗马奖学金,得以到意大利深造。
1925年 考入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,从康洛马蒂学画。作油画《白菊》,在南京市教育局展览会展出。
1926年 始习雕刻。
作油画《水果》、《罗马残迹》等。凡意大利国家美术展,其作品每必选入。
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质奖,打破了该院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记录。
1927年 作油画《酒仙》、《黑女》、《威尼斯》、《罗那丁》等。习作油画《裸体》获意大国际美术展览会金奖五仟意币。
1928年 回国后,年底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。作油画《自画像》和《清晨》等。
1929年 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主任。参加“全国首届美展”,被誉为“中国西洋画家中第一流人物”。
1930年 兼任新华艺专、中央大学(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)教授、导师,执教往来于宁沪。于上海创办“艺苑绘画研究所”。 在日本东京与王化联合举办画展。
作油画《春》、《白荡湖》等。
1931年 专任南京中央大学(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)艺术系教授。作油画《我的家庭》、《倦马》等。发起“中国美术会”。 协助蔡元培先生组织“中国美术学会”。
1932年 作油画《虎丘塔》、《大中桥畔》、《采葡萄》、《两女生》、《牛场》、《通济门外》等。
1933年 作油画《习作》、《芍药》等。
1934年 捐赠玉雕佛像与支援绥远军民抗日的“义展”。田汉撰文高度评价。潘玉良发表讲话,谴责一些人在抗日时期“远离现实”“话多画少”。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《潘玉良油画集》。因鼻疾开刀,留下后遗症。
1935年 《潘玉良画集》再版。假期,游遍祖国名山大川,“游踪所至,尽入画库”。
1936年 在南京期间,先后举办过四次个人画展。在最后一次画展中,作品有《陈独秀肖像》。为今虞琴社作《严天池像》(严氏为明代琴宗),誉为“艺林盛事”。
1937年 为参加巴黎的万国艺术博览会和筹办个人画展,再度赴欧。
1938年 参加“沙龙”展览。作《自画像》,自题诗云:“边塞峡江三更月,扬子江头万里心”。
1939年 参加法国国家美术大宫举办的第53届“正式画展”,出品有《艺术家肖像》等。作《自画像》。参加“独立派沙龙”展览。
1940年 参加第51届“独立派沙龙”画展,作品有《少女肖像》等。巴黎沦陷,栖居郊区,教读鬻画为生,并捐款救国。作《屠杀》以揭露法西斯罪行。
1941年 作《处画像》、《裸女》等。
1942年 进一步研究彩墨画(中国画)以及用中国笔、墨在宣纸上画素描。赴苏联,作《山中》、《静物》、《莫斯科》、《苏联农妇》等。《苏联农妇》杂志撰文,赞扬她的精神与艺术。
1943在 返回巴黎,潜心研究,大量创作。
1944年 参加第55届“独立派沙龙”画展,作品有《艺术家肖像》、《风景画》等。元月,参加“女画家和雕塑家联合会”举办的画展,作品有《花卉》、《静物》等。参加“秋季沙龙”画展,作品有《花卉》、《裸体画》。
1945年 全票当选为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会长。与“学会”同仁公开致电“国民政府”,强烈要求收回与赔偿被日本在侵华期间抢劫和破坏的中国艺术品(该致电于4月28日巴黎报纸上的全文)。为“中国留法艺术学会”提别“艺迷”、“一迷”、“1MI”。参加赛鲁西博物馆的“中国现代画展”和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的“中国画展”。参加第56届“独立派沙龙”画展,作品有《我的论画的女友》、《美丽的布依卡尔》、《郁金香》等。参加“秋季”沙龙画展,作品有《裸体画》等。荣获“法国国家金质奖奖章”,国内《大公报》等予以报道。
1946年 “中国留法艺术学会”举办“会员作品展览”,潘玉良提出参展原则:“本会团结,内部整齐,不以个人使本会有所失败。”作品有《体育》、《春》、《少女肖像》等20件。参加“秋季沙龙”画展,作品有《裸女》等。参加62届“女画家与雕塑家联合会”举办的画展,作品有《特罗维尔海滨》、《裸体画》等。11月12日,参加联合国教育、科学文化组织举办的“现代艺术国际展览会”。
1947年 参加第58届“独立派沙龙”画展,作品有《姬妾》等。参加第63届“女画家与雕塑家联合会”举办的画展,作品有《梳妆打扮》、《海滨疗养》等。参加“秋季沙龙”画展,作品有《少女肖像》等。美国《华美日报》誉潘玉良为“艺术精英”是“令人敬仰的艺术家”。赴英国办画展。作油画《双猫》等。
1950年 潘玉良鼻疾再次开刀。
1951年 潘玉良再次致信家人提及回国之事。
1952年 5月29日参加“素描与水彩沙龙”画展,作品有《浴后》、《裸体画》、《玩耍的狗》、《她与小狗戏耍》等,其中《浴后》为巴黎现代艺术陈列馆收藏。参加“法国艺术家协会”、“法国海外艺术协会”、“法国国家美术协会”联合举办的第165届“美术正式展览会”,作品有《女舞蹈演员》、《女沉思者》、《群体像》等。鼻疾第三次手术,术中遇险。
1953年 应“欧联出版社”、“多尔塞画廊”邀请,举办三周大规模个人画展。作品有油画、素描、雕刻,以及版画等达百余件。
1954年 法国电影公司拍摄《蒙巴拉斯人》,长篇介绍潘玉良。她是片中唯一的亚洲艺术家。潘玉良在英国伦敦办个人画展,她赌神前往,途中作画,送英国皇家美术馆展览。“给社会艺术作出贡献的酬谢高级委员会”为潘玉良颁发“感谢证书”。
1955年 作彩墨画《扇舞》等。在西欧旅行。画室遭暴风袭击。
1956年 申请回国,法国当局不准其带回自己的作品。赴希腊举办个人画展。作《拳猫》。张大千提誉“为国画正派,犹可佩也。”作《母爱图》、《群马》、《农妇》等。与张大千同行前往英国伦敦。
1957年 再次应“欧联出版社”邀请,于多尔塞画廊举行巡回画展。4月28日“艺术-科学-文学教育促进会”在法兰西海外博物馆授予潘玉良金奖。第四次全国美术展览(台湾)特邀潘玉良作品参展。
1958年 作雕塑《格鲁赛头像》、《蒙德梭雷头像》分别为巴黎尚拿士其博物馆和法国国立教育学院收藏。荣获比利时“银质奖”。作《裸体》、《中国花瓶》等。
1959年 4月荣获巴黎市“多尔列奖”,巴黎市长亲自授奖。作《张大千头像》存于巴黎现代美术馆。为“东方巨人”油轮作雕塑铜像《矿工》。参加“秋季沙龙”展览,作品有《思乡》、《母爱图》等。与张大千合作《梅竹》。
1960年 闻潘赞化病逝,无限悲哀,很少作画。
1962年 5月11日,参加第78届“女画家、雕塑家、版画家、室内装饰家联合会沙龙”展览。作品有《梳头》、《花卉》、《玫瑰花》等。作《欣赏》、《裸体》等。
1963年 年初,在美国纽约、旧金山等城市举办个人画展时,情况甚盛,各报皆有佳誉。旧金山中华总商会给予嘉奖。
1964年 中法建交,应邀出席中国驻法大使馆举办首次“国庆招待会”。参加威尔逊总统大街举办的“自由艺术国际沙龙”展览。作《柳岸》、《岸边》、《裸体》等。
1965年 邀长孙潘忠立至法国,帮助整理作品,准备回国。作《遐想》、《梳妆》等。获“法国自由艺术协会国际沙龙”银质奖及荣誉证书。
1966年 获法国“文化教育“一级勋章。
1967年 参加纽约举办的“当代艺术家特殊团体专展”。作品有《女画迷》、《休息》、《裸体画》、《真面目》、《农家姑娘》等。9月,参加“紫罗兰期第四届国家沙龙”展览,出品有《女幻想家》等。荣获比利时金质奖章、“一级教育勋章成员协会”、“紫罗兰晋级沙龙”银质奖章。
1968年 12月,参加“自由艺术国际沙龙”展览。作《三个裸女》。
1969年 3月2日,荣获“艺术、科学、文学促进会”大奖。称潘玉良为“名符其实的画家与雕塑家。”获“从鼓励到进步协会”授予的“荣誉证书”。
1971年 参加“自由艺术国际沙龙”展览。作品有《忠诚》、《画子》等。荣获法国艺术协会鼓励奖。
1973年 11月,参加“紫罗兰期第六届国家沙龙”展览,作品有《友谊》等。住院治疗,不能回国,为之失望。
1974年 参加“自由艺术国际沙龙”展览。
1975年 给爱子潘牟信:“我一接到家信就会想到我的问题……我希望把身体养好,就会祖国了!”
1977年 7月22日于巴黎辞世。
从1937年再度赴欧到她逝世的1977年,她侨居法国四十余年始终没有加入法国籍。在法国
她洁身自好,不与认识画廊、画商签定合约,维持着清苦的生活和独立的人格。尽管因为她的出身,在国内屡受伤害,心痛欲绝,但在她的心中还是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回到祖国和亲人的身边,这颗心矢志不渝。她曾有过三次回国的打算,但都因故未能成行,这成了她终身的遗憾。